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征税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征税项目有: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应征税的其他所得。大多数底层劳动人民认为个人所得税与他们无关。其实不然,个人所得税与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缴纳个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取向和制度完善方面的政策等更是与我们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功能设计调节收入差距,缩小贫富差距。所以说个税的改革取向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不可分。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关乎全社会工贸切身利益的问题,只有在现实情况下,对个人所得税的去向加以明确,才能保证全社会人民的利益。
本篇论文将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现状入手,分析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内外有关政策和相应案例数据等,对我国现行的个税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
解决的问题: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善缺陷,合理改革。
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的个人所得税制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例如德国,德国个人所得税特点是涵盖面广, 经济收入包括个人的现金和实物收入。它是综合累进税制,并且其通过详尽具体的条款规范以实物好处形式的个人所得, 把它纳入所得税的范围, 从而杜绝了灰色收入。而像美国则不仅联邦有税收立法权,其下的每个州都有税收立法权。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允许纳税人对费用扣除选择是标准还是分项。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在2011年7月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但在调节收入,费用扣除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李静祎(2009)认为我国个税的征管方面存在漏洞,对我国的个税税率,征管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叶霖儿(2003)则提出了拓宽税基,扩大征税范围;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等观点。贾康和梁季(2010)对个人所得税中的起征点问题提出了其合理解决的思路和想法。岳希明,徐静,刘谦(2012)等人则对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分析,进而推导出税收收入的再分配效应指数按收入构成的分解方法。孙亦军和梁云凤(2013)对以提高工资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为特征的个税改革提出了其存在的误区,认为其对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不大。李敏(2013)对个人所得税改革中的#8220;富人税#8221;提出了自己看法和建议。杨虹(2010)则对我国城镇居民总收入来源结构和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己对个税改革的思路。高培勇(2011)提出了理性看待个人所得税改革,其认为改革并非出自税收收入考虑,目标在于综合计征,并且应该把重心转移到综合税制上来。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
11月19日-12月7日调研,资料收集;
12月8日-12月20日撰写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贾康, 梁季.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研究--兼论 #8220;起征点#8221; 问题合理解决的思路[j]. 财政研究, 2010 (4): 2-13.
2. 岳希明, 徐静, 刘谦, 等. 2011 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j]. 经济研究, 2012(9): 011.
3. 孙亦军, 梁云凤.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效果评析及对策建议[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1): 13-1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