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6 06: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量近十年基本保持增长,规模较为庞大,但近三年,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且自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发达国家ofdi降至低谷,发达国家的增速和流量在逐渐被中国赶超。根据《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15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流量规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202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58万亿美元,次于美国(8.13万亿美元)和荷兰(3.8万亿美元)。

中国是外商投资的热门国家,发达国家减少ofdi意味着它们减少了对中国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就业机会的提供。通常发达国家对我国的ofdi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带动我国就业结构发生变化。而中国ofdi的持续增长是否能弥补外商投资减少的缺失,特别是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据《中国统计年鉴》就业数据,2020年,我国一、二、三次产业人数分别占就业人数的23.6%、28.7%和47.7%。近两年,第一产业人数由24.6%降至23.6%,第二产业由28.2%升至28.7%,第三产业由47.1%升至47.7%。由此看出即使发达国家ofdi减少,我国就业结构仍在发生变化,这是否与我国ofdi的增长有关值得探究。且在各国受新冠疫情减少ofdi的背景下,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并据此得出一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自我升级和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从绪论、文献综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结构的现状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就业结构影响机制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就业结构实证分析和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这六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绪论。纵观国内外局势,把握选题的目的的和意义。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了解相关的研究、结论和理论,明确本文行文的研究思路和采用的研究影响机制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ofdi相关理论:

发达国家主流理论有厂商增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和折衷理论。彭罗斯(1956)的厂商增长理论认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前提下,经理控制的企业有追求企业规模增长最大化的内在动因,而对外直接投资是厂商追求增长最大化的自然结果。海默(1960)的垄断优势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是由于跨国企业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获得各种垄断优势,并倾向于利用其独特的垄断优势对外直接投资。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教授(1966)在厂商垄断优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研究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是产品生命周期四阶段更迭的必然结果,生产活动依次在新产品的创新国、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转移。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1976)提出的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内部转移企业的优势,企业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构建由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试产,使之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邓宁(1977)的折衷理论认为,只有当厂商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国家区位优势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投资厂商才愿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时间

内容

2022年12月11日

完成开题报告初稿

2022年12月底

完成并提交开题报告

2022年3月初

完成初稿和做好中期检查

2022年3月初-5月底

论文修改、重复率检查和完成外文翻译

2022年5月底

完成论文修改与定稿

2022年6月初

做好答辩工作和参加答辩

5. 参考文献

[1]r.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01.80,no.2(1966),pp.i90—207.

[2]hymer s . the efficiency contradiction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0, 60(2):441-44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