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到2021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中国的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始终坚持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在世贸组织提供的世界舞台上,与世界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与周边国家展开了亲密合作,而在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合资企业始终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中外合资企业是由两国或多国企业合伙建立在我国的跨地域、跨民族、跨国家的企业,是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方式之一。中外合资的迅速发展,对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建立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工业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促进与世界经济接轨,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合资企业是跨文化组织,合资双方来自不同的组织文化环境,在管理的过程中面对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管理理念,因此在管理合资企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文化上的差异对管理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对于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研究就显示出其意义,以给合资企业的管理提供些许参考。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主要研究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过程中成功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以具体案例展开分析,总结提出相关经验建议,预计会选取多个案例,主要会研究分析跨文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案例给出经验总结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一是要加强文化沟通,定期举行公司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各种文化、习俗交流小活动,增强对不同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二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尊重他国文化的基础上,还是要对自身文化有信念,将外来文化更好的与本国文化相融合,增强文化认同感。
写作提纲: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三、中外合资企业中的跨文化冲突及影响四、中外合资企业在跨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五、相关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全球化的初期,为了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合资企业就成了很多企业进入一个不熟悉的国家与市场时的首要选择,与当地的大公司成为伙伴关系,以便加速市场的开发和扩张。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迎来了合资企业发展的爆发点,mansi cai(2020)和stevena.(2008)都认同了这一观点,同时mansi突出了中外合资作为中国企业与外国跨国公司的结合点的重要作用,认为企业政策调整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steven通过中美合资活动的模型考察了中国合资企业的历史以及经营环境的发展;vivien和george(2015)认为与中国固有的关系、面子、仁情相关联的信任、冲突解决、承诺与合作的关键因素是构成中外合作的双向利益的基础。合资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得跨文化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bikrant等人(2014)认为通过创造性动机、高效率的知识管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双文化专长可以在跨国公司中建立可操作的文化管理;namrata kapur等人(2015)从印度各组织在跨文化差异管理方面的最佳做法提出了跨文化管理领域未来的建议。
国内对于合资企业的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而逐渐发展,前期的文章大多都是对但是政策的探讨,比如陶世贵(1992)探讨了“两头在外”得三资企业问题,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对此问题的分析越来越精细化和专门化,比如高勇强等人(2002)从母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模式角度研究了何如发挥集团整体有事,宋泓(2004)从市场开放、企业学习及适应能力方面阐述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崔淼等人(2013)从跨国公司在华合资企业控制权的角度论证了合资双方资源博弈对于控制权的决定作用,;就跨文化管理方面,国内从2000 年以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迅速拓展,张德(2008)总结归纳了企业一般行为中的错误做法,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建设建议;伍华佳(2009)从东方管理的文化视角提出了中外合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吴定祥(2010)从文化整合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并购中的问题,张婧等人(2015)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视角阐述了解决跨文化冲突的有效方法。
综合查阅到的文献来看,国外对于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研究较为缺乏,国内对于此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也较少,能够查阅到核心期刊仅有几篇,最新的为左宇、张平(2010)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寻求竞争优势,实现中外和外资企业高效能的文化管理,说明近十年来对于相关方面的演技较少,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2日-2022年11月26日:完成选题
2、2022年11月26日-2022年1月7日: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1月8日-2022年1月20日:上交详细的论文提纲,等待老师的指导意见
5. 参考文献
[1]陶士贵.“两头在外”三资企业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2(01):23-25.doi:10.16538/j.cnki.fem.1992.01.007.
[2]高勇强,田志龙.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模式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2(04):28-31.
[3]宋泓,柴瑜,张泰.市场开放、企业学习及适应能力和产业成长模式转型——中国汽车产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08):61-74 156.doi:10.19744/j.cnki.11-1235/f.2004.08.00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