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暴露
科技、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上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却不断涌现,食品安全状况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苏丹红到抗生素滥用,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问题,政府、企业和各方机构从未停止过努力,但食品安全问题却从未消失。现有的政府监督体制暴露出极大弊端的同时也在打击消费者对市场和政府的信任。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方面确保食品安全是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主体一直努力的目标,另一方面良好的应对频发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亦成为重中之重。
(2)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亟待有效解决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多主体协同应对现状如何?过程中涉及哪些主体,各主体之间应对协作关系是什么?各主体间协同应对形式有哪些?在应对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准则?如何构建多主体协同应对模型?
(2)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多主体协同应对模式有什么?如何选择最优的多主体协同应对策略,以使得应对效率和效果最优?依旧存在的困境是什么?
(3) 多主体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各部门的协同应对策略如何得以持续并良好的发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刘奕(2010)为了掌握突发事件时各部门协同工作的影响,以2008年初中国的雨雪冰冻灾害为例,采用多主体(multiagent)方法对雪灾中的典型多部门协同进行了建模与分析。
李燕凌(2016)基于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协同治理的角度,通过构建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群体三方演化博弈模型,为多方参与构建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社会信任修复机 制提供政策建议。
eva#8259;karino.(2014)进一步丰富应急管理中多主体应对协作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多主体协作关系的选择与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周:查阅并整合基于多主体的食品安全事件部门协同应对相关文献。
3-4周:研究食品安全事件的主体涉及、现行的解决策略和专业理论,分析现行策略的特点及不足之处。
5-8周:以访谈、案例研究、文献研究以及文件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研究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各主体和参与应对的各部门,构建主体模型、协同机制模型。
5. 参考文献
[1] 崖延鑫,非常规突发事件多主体应对协作关系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13.
[2] 宋慧美,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多主体协同规制研究,2012
[3] 郑拓,突发性公共事件与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及其制度困境,2013.4.1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